微信十年的产品思考

这个标题是张小龙在1月19日的“微信之夜”演讲的主题。我贸然用之,将其作为文章标题。
没有使用就没有发言权。微信相继在本月21号和22号发布了微信8.0的 iOS 版和安卓(为什么我用 安卓 而不是 Android?)版,使用一周多,时间不长,不过大多数功能都有了一点体验。作为重度微信用户,我更想借这个版本的发布,再理一理我对微信的理解,写下一点体验和思考。


我的立场很明确,在我的(大多数人的)理解里,微信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,从7.0,也许更早开始,微信已经有极强的意识打造一个比生态更大的平台,即几年前被讨论过,一个大而全的 WeChat OS。微信@iOS:马林梵多上的海贼团这篇文章里我提到,“腾讯的目标是利用抓住社交入口的微信打造一个 WeChat OS,这可以从加入微信钱包、生活/出行服务、生活缴费等,还有去年年底推出的小程序中可见一斑”,这是慢慢一步步进行的。
至少早至在2016年,微信已经有了这个野心。在今年张小龙的演讲里,他说:“当时的想法只是,希望有一个适合自己的通讯工具来用”,考虑到现在微信的体量、月活和占有率,难怪张小龙会把自己称为“那个被上帝选中的人”。我倒是希望张小龙先生和他的团队能坚持初心,做一个“适合自己的通讯工具”,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臃肿、体验糟糕、独裁和傲慢。

继续阅读“微信十年的产品思考”

一点碎碎念

In Memory of Kobe & Gigi

今天是科比和他的女儿 Gigi 逝世一周年。一年了,没想到这一年转眼飞逝。未忘去年今天,疫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,我和家人在老家哪儿也去不了,几乎每天都睡得特别晚。科比逝世当天,我在中午醒来,看到好友给我的留言:“醒来不要太难过”,我打开其他微信群,看到了那条新闻;又打开了虎扑和微博,开屏是灰色的 1978.8.23-2020.1.26。

我一整天都没有缓过来。那个时候已经有段时间不看 NBA,但看到这条新闻,过去十多年的回忆慢慢涌现。我给大学时期的科比铁杆球迷舍友发了条消息,他感谢我还记得他。科比这个人物明明离我们很远很远,但是这一件事的发生,还是无可避免触动了些什么。

继续阅读“一点碎碎念”

微信7.0之后的一点思考

以下内容写于2019年3月初。

去年(2018)年底,微信发布了7.0。距离上一次大的版本更新(6.0)已经过去了4年。到了今天((2019年)1月30日)又更新了一个小版本号:7.0.3,从这几个更新来看,我有一点粗浅的思考。

继续阅读“微信7.0之后的一点思考”

社交网络焦虑症

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,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进入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圈子。从我的塞班手机开始,Twitter(彼时还未被封)、饭否(已死)、微博开始占据我的app列表。2009年5月加入twitter和facebook,2010年注册了微博,饭否死过很多次,注册时间已不可考,2012年9月6日发布了第一条instagram照片。那会儿正值高考前夕,我每天回到家都会抱着手机刷twitter和微博好几个小时。微博记录了我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,twitter满是中二时期的我对政府的吐槽。facebook跟风注册,难用无比,账号暂时弃置。后来因做电商的缘由继续使用fb,我发现我错了,fb比我当时想的还要更难用些。旺季之后官方一把大刀把我的账号给封禁了,没有给出任何理由,申诉了三遍没有任何回应,对我的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。

继续阅读“社交网络焦虑症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