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发呆时,我在想什么 - 清明

三月结束了。于我而言,这是一个比较忙碌的三月。忙碌,却没有感到特别充实。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,想不起来,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寻找。干脆不想之,过好每天,记录当下。

继续阅读“当我发呆时,我在想什么 - 清明”

当我发呆时,我在想什么 - 辛丑

春节假期过去了,今天是节后第一个工作日。这个假期说长吧,一下子就过了;说短也不短,满打满算也有半个月时间。

春节最重要的事情是陪伴家人。今年因为疫情,身边大多数朋友都响应国家号召原地过年,我们也一样,有记忆以来第二次在深圳过年。从前几年开始,我发觉年味渐消逝,今年因为人们都集中在城市里,反倒比原来多了些年味。

比如城市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炮竹,但是在除夕开始直到今天,晚上仍能听到外面的鞭炮声,偶尔能看到烟花。人类的浪漫是无法阻挡的啊。

继续阅读“当我发呆时,我在想什么 - 辛丑”

当我发呆时,我在拍什么 - 立春

今日立春,在深圳这个城市,像是立夏。早晚16度的天气,温柔冷风吹拂,一件衣服加上一件薄外套即可;在中午和下午,温度达到26度,天空无云,太阳直直烫在身上,一件短袖都嫌多,体感可能有36度,若没有风,太阳底下走一段就汗湿一身。

这段时间只有堪堪十张照片,拍照时的温度从阴冷到燥热皆有。人有时是个很有趣的动物,天冷时希望能有太阳烈日暴晒一下,或者提高点湿度,好让我的手背能完全康复;天热了,手背完全好了,又希望来点风,吹散内心的不安和躁动。

继续阅读“当我发呆时,我在拍什么 - 立春”

微信十年的产品思考

这个标题是张小龙在1月19日的“微信之夜”演讲的主题。我贸然用之,将其作为文章标题。
没有使用就没有发言权。微信相继在本月21号和22号发布了微信8.0的 iOS 版和安卓(为什么我用 安卓 而不是 Android?)版,使用一周多,时间不长,不过大多数功能都有了一点体验。作为重度微信用户,我更想借这个版本的发布,再理一理我对微信的理解,写下一点体验和思考。


我的立场很明确,在我的(大多数人的)理解里,微信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,从7.0,也许更早开始,微信已经有极强的意识打造一个比生态更大的平台,即几年前被讨论过,一个大而全的 WeChat OS。微信@iOS:马林梵多上的海贼团这篇文章里我提到,“腾讯的目标是利用抓住社交入口的微信打造一个 WeChat OS,这可以从加入微信钱包、生活/出行服务、生活缴费等,还有去年年底推出的小程序中可见一斑”,这是慢慢一步步进行的。
至少早至在2016年,微信已经有了这个野心。在今年张小龙的演讲里,他说:“当时的想法只是,希望有一个适合自己的通讯工具来用”,考虑到现在微信的体量、月活和占有率,难怪张小龙会把自己称为“那个被上帝选中的人”。我倒是希望张小龙先生和他的团队能坚持初心,做一个“适合自己的通讯工具”,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臃肿、体验糟糕、独裁和傲慢。

继续阅读“微信十年的产品思考”

生活的味道

日常

晚间,在麦当劳休息的保安大叔与同伴大谈日本街道之干净。同伴问他,你去过日本吗?大叔说不用去日本,抖音上全都是视频,全世界都在用抖音。同伴憨笑,其他路人侧目一阵,又回到自己的事情中去。

经常去买面包的那家面包店,久之与老板熟络了,送了我一个新出炉的菠萝包。平日晚9点后会有一个十元两件的活动,我常常9点之前去,老板也会按照十元两件的优惠任我挑两个面包;时而到了晚10点多,关门之前准备把未卖出的面包丢掉,见我匆匆进来,又把面包拿出来,“你再不来面包就要扔了,赶紧拿两个。”

超市公共卫生间的清洁阿姨/大叔,偶遇时经常吐槽不讲卫生的顾客,仿佛自言自语。清洁时带着容易察觉又不至于过火的力度拖地板,然后把垃圾用力提走,似乎是一种发泄的行为。因为这个行为,我又想起那些在公众场合不讲卫生的人们,总想把他们狠狠丢进洗衣机里去。

继续阅读“生活的味道”

Optimized by WPJAM Basi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