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的优与劣

微信在昨日推出了6.6.2内测版 (Android),今天我通过 AppSo 的链接下载更新,发现了几个有趣的改进。

第一个地方是 发现 一栏可以选择性关闭了。这一次的内测版更新允许控制所有入口的开关,于是我的微信变成了这样:

一个小细节,顶部的名称是 “微信测试版”

我甚至可以把朋友圈的入口也关闭了,整个 发现 就会空白无一物,那样显得非常不协调,当然现在也不是特别协调。这一次更新的另一个重点是允许“双开”微信,我注册了一个小号,尝试着用“双开”功能,发现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开,而是允许用户在多个微信账号之间切换。登录A账号之后是收不到B账号的消息推送的,所以严格来说这还不能算是双开。现在大部分安卓手机的系统已经自带双开常用app的功能,微信这一次后知后觉,大约是感到了用户对多账号的需求。按照微信的说法,微信默认用户都有两个微信账号用来区分工作和生活。然而这现实吗?


今天不说微信发家史,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来谈一下微信的用户体验。今年1月15日,张小龙在 微信公开课PRO 上发表了演讲。我读完了全篇演讲,试着从张小龙的话语中学习一些心得体会。张小龙说,微信现在的月活将近10亿(也许已经超过了10亿),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大最成功的工具。体量这么大的工具,直到今天都没有一点没落的迹象,除了背靠腾讯(QQ)这个大怪兽以外,App本身的质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。张小龙说,微信团队开发产品的过程中遵循的标准是“对”“错”。我在用微信的这些年,体会到微信一点点的改进,也有一些让人头疼的功能至今没有一点变化,我想这些没有变化的部分,也许就是张小龙口中所说的”对“吧。

  • 聊天记录没有云端同步。

这个问题从微信第一版开始到今天都没有解决。同门师兄QQ,早在上一个十年便可以实现聊天记录云端同步。在某一个版本的更新里,微信增加了聊天记录迁移的功能,但在我看来,这个功能治标不治本。换新手机或者重置手机时想备份聊天记录,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过程。前段时间微信陷入了舆论风波,某老板称马化腾每天都在看我们的微信。今年的公开课上,张小龙对此事进行了回应,说微信一直以来都把聊天记录保存在本地,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隐私安全。事实却是,我在微信里发送敏感的词汇或者图片,对方无法收到。我猜测微信在消息的传输过程中加入了关键词检测,证明了微信在服务器端是在监控着用户的消息内容的。

  • 语音信息无法拖动进度条。

这一点也是从微信有语音消息开始就存在的问题。微信语音最大录制时间是60秒,当我收到连续好几条60秒的语音时,我是不会点开的,只会回复一条文字信息,请重新组织一遍语言或电话沟通。如果有进度条,我就可以在一段几十秒的语音里,找到没有听清楚的那一个字再听一遍,而不是再浪费我生命中的几十秒。微信里其实隐藏着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,叫做 语音输入,可以把你说的话转换成文字再发送出去。问了身边十个人,没有一人知道微信存在这个功能。相比之下,Whatsapp在语音信息上就做得极好。另外结合上一点,微信的记录导出是加密状态,无法破解,意味着不能用数据库可读的方式组织聊天记录。Whatsapp则可以备份和导出信息,格式为txt。

  • 订阅号阅读不便。

这一点在微信的老版本(Android)上可以通过在聊天窗口输入 //multiview 来拆分订阅号文章的窗口和聊天窗口,曾经这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个功能,阅读文章和聊天两不误,然而又在后来的某一个更新里取消了这个功能。微信在某一个版本中加入了一个新功能,在文章的右上角的三个点按钮里有一项 在聊天中置顶,且不说这个功能实用与否,隐藏如此深就已经不是一个方便功能了,何况每次从聊天窗口进入要重新读取文章内容,在我的标准里属于讨好用户却没有有心做好的功能,远不如一个multiview来得方便快捷。在阅读完文章以后,如果对这篇文章置顶过,必须要手动取消文章的置顶,否则聊天窗口顶部会永远存在一条正在阅读的文章的入口,我甚至花了不少时间才发现如何取消这个提示。

  • 聊天记录检索繁杂。

我没有开发过社交工具类app,不知道聊天记录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展示的。在微信聊天窗口中,往上翻阅大约20条消息必然会出现卡顿,卡顿的原因应是在读取消息。如果滑动过快,容易误操作为长按某一条消息,如果点到删除按钮是不会有任何提示的。我曾因为这个操作删除了一些消息,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删除了哪一条。同样的情况却不会出现在其他社交工具上,比如 Whatsapp,滑动的过程流畅无比。在过去几个版本的微信中,搜索聊天记录是无法按照图片和链接来搜索的,现在最新版已经支持。

  • 一些额外的小问题。

其他的小问题,虽然让人不爽但不至于影响正常使用的,我也在此提出。

  1. 安卓版的微信没有遵循 Android 的 Material Design 设计风格,看上去还是像从 iOS 移植过来的。这不是微信一个App的问题,市场上大多数 App 都会用这个方法来节省成本,例如 QQ 和 石墨文档。在安卓手机上打开应用菜单的时候 ,若从底部弹出一个白底蓝字的菜单界面,我会觉得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。正面教材是谷歌全家桶、国内的酷安、bilibili,都是使用体验非常好的安卓端应用;
  2. PC端的微信不能独立登录。这个对我来说影响不大,但根据我的了解,大量用户都对这个设计十分不满;
  3. 微信主界面最上端是一段黑条,在Amoled屏手机上容易出现烧屏现象,我的三星s6、一加3T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烧屏。打开全屏应用的时候,比如 微信读书,可以看得到非常明显的分界线,这属于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,但这个锅应该让Amoled背大部分,毕竟App的风格放在那里;
  4. 朋友圈无法通过日期索引。翻朋友圈与翻聊天记录一样,每翻十条就会出现一次卡顿,读取朋友圈的内容。网络好的时候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,当我要找一条几年前的不带文字图片朋友圈,必须手动往前翻。我从2012年开始发朋友圈,到现在估计已经有了上千条,每一次翻朋友圈都是一种煎熬。好在我现在已经不怎么发朋友圈了,一年不过十几条,也会带上文字,检索起来也方便许多;
  5. 聊天记录合并转发有上限。为了解决微信没有云端同步和导出聊天记录的问题,我想出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法:把聊天记录合并然后收藏。然而这是有上限的,收藏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30条聊天记录。另外一个小问题,就是合并记录的过程中需要长按其中一条记录,然后选择更多,这里容易误操作成删除,因为 删除 和 更多 两个按钮离得特别近。

说完了缺点,该提优点了。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微信,至少在正常的社交生活中已经无法离开。我在社交网络焦虑症里也提到了社交网络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,并已经对此做出了一些改变。那篇文章中我提到张小龙对好产品的定义是”用完即走“,没想到公开课里张小龙对这个定义有了进一步的解释:

去年提到“用完即走”,我发现大家对于这个词有特别多的一些误解。大家都会说,因为大家都离不开微信,所以才会说“用完即走”,去年对这点可能没有解释得特别清楚,我其实只说了上半句话,用完即走,但其实还有下半句话,走了还会回来。

用完即走的本质是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完成一个任务,越高的效率越好。当我们完成一个任务以后,我们当然希望用户能做别的事情,而不是一定耗在一个工具里。

我对这段话的理解,是张小龙认为开发微信是为了让人用完即走,如果在上面消耗了过多的时间,那就是用户的问题了,与我们无关,我们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工具而已。一次打开微信可能只有30秒的时间,但一天打开100多次微信,就是一个小时了。我希望身边的人能够认得自己花费在无用社交上的时间,这段时间可以做太多能提升自己的事情。这也不能算是微信的错,人们的自制力才是浪费时间多少的关键。人们容易陷进微信里,侧面证明了微信是一个多么成功的社交工具。

另一个优点是克制。虽然张小龙一再强调 克制 不是微信内部的标准,然而我认为对功能的”对错“判断本身就是一种克制:懂得舍弃那些被认为是”错“的功能。这与另一个大体量App 微博 相比,马上就有了层次上的差别。微博做得有多臃肿多烂、用户体验多差不必多提了,微信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臃肿,但是在综合用户体验方面还是让人大体上感到舒服的,至少核心功能不会使我反感。朋友圈的广告、发现页的游戏和购物,都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避免。内核依然是个社交工具,我们依然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社交工具来用,需要其他功能的时候也能花一点时间就找到。


如果让我选一个国产最佳移动App,微信一定排在前三位。它渗透进了我社交的方方面面,却又能用自己的意志力抽身离开。订阅号、小程序和小游戏是微信近几年大力发展的功能,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订阅号的能量,小程序在2018年开始爆发,小游戏(跳一跳)就像当年的打飞机一样形成了一种现象。关于订阅号和小程序,以后有机会写写这两者的体验。我不知道微信未来会如何发展,但我认为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,一定能从微信的进化过程中学到什么。

作者: 陈仓颉

以有涯随无涯

《微信的优与劣》有23个想法

  1. 文章里提到的几个微信缺点好像我都觉得还好,一般聊天记录我都是不保存的……聊完即删= =

  2. 第一点,微信的安全性,比如说保密啥的,我觉得都是扯。
    第二,反人类设计很多。😂但是却没办法完全关闭,你身边人都用微信和你联系,没辙。
    第三,真心希望微信能完全按安卓的标准来,好多地方太扯了。另外我目前一直停在Google Play的最新版中的历史版本。。。😂国内的N旧的版本

    1. 国内社交工具的保密性都是扯。Play上的微信版本是6.6.1,不算特别老啊,今年发布的,你的版本应该更老些。我多希望生活中大家能用上别的社交工具啊,可是微信偏偏就占据了所有人的生活。

          1. 一直没收到过啊。。。我不知道是谷歌拦截了还是我的企业邮箱拦截。 😂(如果你有邮箱通知的话)

            1. 我尝试了一下,好像要在评论是时候勾选有后续评论的时候邮件通知才能收到邮件……我回头研究一下这个怎么解决

  3. 微信用户体量这么大,郭嘉是不可能让它成为法外之地的,所以聊天记录一定是会备份在服务端,一定是可以解密、查询的,至于是保存30天还是60天就不在讨论范围之类了。
    微信优与劣,好与坏,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用户来说其实并没有一毛钱关系,我用微信是因为我的朋友和家人都在用,它只是一个平台和工具。就像当年用MSN的看不起QQ,最终还是被QQ取代。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微信也会被新的社交APP取代,原因并不会是微信的劣,而是新APP吸引到了足够多的人。

    1. 微信确实只是一个工具,但我觉得短期内(3-5年)不会被其他社交APP取代。腾讯花了十几年建立起来的社交帝国,到今天还稳如狗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说微信为什么值得学习,就是因为他每一次的进化都充满了克制,既不会像微博那样步子太大扯着蛋,也不会像MSN那样固步自封,中间的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。

  4. 聊天记录加密我觉得是好事,如果以明文形式存储,假如被泄露或者被恶意盗取,然后重要聊天记录被恶意利用,这也是个问题,出于安全性考虑,我赞成加密。
    另外,TIM的推出也是对微信的挑战,但挑战的只是社交这部分,毕竟微信还有个重要的部分,就是微信支付,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相比,它也是有优势的

    1. 我倒认为TIM跟微信不属于同一种类型的社交工具,目标客户也不同。微信讲究一个移动、即时,TIM则把办公套件和云端存储整合了,更像一个办公协同工具。支付方面,腾讯的微信支付出现以后,基本上也没有QQ上的支付什么事了。

    1. 可是微信的月活已经超过QQ很久了啊,而且QQ和微信的目标群体也不太一样。我就很难理解很多明显的影响用户体验的设计微信就是不改进。

  5. 我仔细看了,对于微信设计的渣细节,影响用户体验的,其实早有人提出来,甚至知乎上面都有相关的讨论。聊天记录不保存在云端,这个不可能。国家要求必须保存60天以上备查。电脑端不能直接登录,这个确实是最影响用户体验的。微信不可能不知道用户的这些反映,但是,官方以及一些喷子一直在找各种理由和借口,试图将这些不合理的设计来合理化。微信并不是尊重用户习惯,而是自己设计违背用户使用习惯的使用方法,强迫用户去适应这些不合理的设计。对于用完即走,走了还会再回来。实际上就是用不完,永远也用不完,让微信成为你生活的唯一,让我警醒,不敢过多去用它怕产生过度依赖,否则一旦出现无法使用微信的时候,就不知道还有哪些替代的方法了。

    1. 前不久有个律师说,微信要么撒谎有么违法,我觉得很有道理。官方倒不是故意留下这些渣细节不理睬,而是在开发团队的标准里,这些渣细节都是“对”的,这就很让用户难受了。至于用完即走的理论,我觉得张小龙站着说话不腰疼……

      1. 确实是这样。而且,微信月活,是包括微信和wechat一起的,而不仅仅是中国用户,之前看的报告显示,中国用户大概80%左右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